简易太极十三式教学详细?
仅供参考:
太极十三式是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拳术,属于中国第一代内家拳,相传为三丰祖师创立,十三势是由起势、抱球势、单推势、探势、托势、扑势、担势、分势、云势、化势、双推势、下势、收势等攻防意识较强的十三组动作组成,其中内含吐纳导引、***补混元桩等三种道家内修养身功法,然十三势动作亦是根据锻炼人体八脉的需要所编,而八脉又内连五脏,整个套路内含五脏八脉,外有五步八法,兼之功防十三组合,容合道家养身丹术,故谓“太极十三势”。
其动作要领是:虚灵顶颈,含胸拨背,沉肩坠肘,舌顶上腭。练习时要求形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神合,***之中,神形具妙,动作之中,绵绵不断,如行云流,松沉自然;动静之中如绵里藏针,刚中带柔,柔中有刚,刚柔相含,含而不露;呼吸之中,开合自如,升降自然,深细长匀,息息归根。太极十三势内含丰富,意义深远,自古为武当镇山之宝,秘传之法。被誉为武术之瑰宝,太极之精华。
庄子是如何养身又养心的?
在先秦的诸子百家中,庄子算得上是一个很特殊的存在。他视名利如粪土,心甘情愿做一介逍遥自在的乡野村夫。在他的身上,我们甚至可以看到陶渊明的归隐田园、李白的潇洒自在。但是他不是陶渊明,也不是诗仙太白,而是那个靠自己就活得自在逍遥的庄子。
史书上说,当初楚威王听说庄子要隐居乡野,就派了两个大臣去山里请庄子出山。两个大臣在劝谏之时,庄子就和大臣讲了一个故事,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了,尸体被打捞上来放在了宗庙里供奉。那如果你们是那只神龟,你们是希望死了之后,被摆在庙堂里供奉,还是继续活在泥水里呢?”说完这个故事,这两个大臣就异口同声地说,“当然是活着!”庄子听到他们的回答后就说:“那你们回去吧,我还要继续在泥水里玩耍呢!”从这点我们就可以看出,庄子追求的向来都不是金钱名利,而是真正自由自在的生活。
庄子在《逍遥游》里写过一句话,我们应该都有印象,“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说它会飞去南冥。可是庄子却说,它不自由,认为一旦没有风,面临的结局就只是从高空坠落。有一句话说,“君子使物,不为物使。”人一旦被物质所牵绊了,就会失去最真实的自己。那“北冥”是什么?我认为,“北冥”代表的是一种束缚的生活环境,而“南冥”则是代表着一种很理想的生活环境,可以挣脱枷锁,也“逍遥的地方”。
所以这一条鱼,就是告诉我们,不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的需求,我们都需要找到一个很恰当的尺度。“够用就好”是一种很好的生活态度。
能否谈谈中国传统气功的养生概念?
都重要。两者的基础是达观,放下来、望出去,如两只手空下来,才能抓东西。身心不能揣着过日子,这个观念古来就有,需要在日常经历中体悟。完全做到不可能,只要接近就行了。
中国传统气功养生,以打通任督两脉为目标,运用前三关,后三关打开为钥匙,开关通九窍,与宇宙能量相感应,通过能量转移作用于人体,打通人体瘀堵的经络,经络通,百病不生。
调型:让骨骼、肌肉之间的关系回到婴儿状态;调息:让呼吸节奏和方式回到婴儿状态;调神:让思想不再受到后天人为意识的***,回到天性的本原状态,也就是婴儿状态。三个步骤是循序渐进的关系,是一个由形式到本质的修炼过程。
总之,道家讲“反生”,养生最终是养神,而没有正确的“型”,就不会达到正确的“息”,没有正确的“息”,就不会有天性使然为“神”。
养生即养气。《黄帝内经》认为,人之所以能生存在于身体内部流通的元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身体内部充满了正气则病气、邪气自然不能侵犯人体。所以道家有“养吾浩然正气”之说;民间有“人争一口气”之论;武术讲究“内练一口气外操筋骨皮”,总而言之,***日月之精华、养浩然之正气充分的体现了中国传统气功“天人合一”的思想。
传统气功***中无论是《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等等各种气功都强调通过人体自身的修炼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而道家的修炼者则期待通过“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返虚的丹道功夫达成”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辉“的长生不死境界。事实证明,长生不死违背了自然规则当然无效,但通达练功能够保持身心的愉悦从而让身体更加的康健以至于长寿则是大道可期。
《易经》认为,天地由”五行“木、火、土、金、水所构成,”天人合一“,人体“五行”则为肝、心、脾、肺、肾。天地阴阳二气(元气)通过“五行”循环往复(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人体元气则通过经络在五脏六腑之间流通。所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习练气功者通过以意领气完成对经络之中不通之处的修复从而获得身体的健康。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大道至简,传统气功效法天地,推崇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重视气候节令的变化对人体气血的影响并以之为用,尊重”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注重清明时节”寅时练功以受清明之气“。合天道者得长寿,因此,练习气功有成者自然能够健康长寿。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sdaojiao.com/post/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