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就“出伏”了,如何养生,为秋冬健康打好基础?
今天,是三伏最后一天,明天就出伏了。
不过,出伏后,夏秋交替,气温变化大,是养生的一个关键时期。
出伏后,早晚凉爽,午后燥热难耐。
此时,处于节气过渡阶段,冷热交替,易出现健康问题。
一冷一热,交替折腾,最受影响的就是血压波动,心血管疾病爆发。
因此,出伏后,要格外注意身体健康,做好防护,助力身体健康,少生病。
明日出伏,食一粥,吃二果,饮三水,做四防,身体健康,少生病
出伏后,食一粥
出伏后,多吃粥,好处多多。
一方面,粥,可健脾和胃,补虚损,为秋冬进补打基础。
另一方面,吃点健脾祛湿的粥,还有助于帮助身体排出湿气。
芡实薏仁茯苓粥,每天吃一点,健脾祛湿,助力身体健康。
薏仁,健脾益胃。茯苓,人心、脾、肝、肾经,利水渗湿。
芡实,入脾肾二经,健脾祛湿、防燥不腻,一起煮粥,对健康有益。
出伏后,吃二果
出伏后,是“吃果”的好时节,尤其是“鲜果”和“坚果”。
1、鲜果
出伏”之后,向秋季过渡,气侯逐渐干燥。
多吃点酸味的葡萄,可***人体内分泌津液,达到减燥润肺的目的。
吃点秋梨,润肺良心、消痰降火、润肺生津、缓解秋燥。
秋梨,可生食、榨汁,也可以炖煮或者熬膏。
桃子,性温,补气养血、养阴生津。
所以,出伏后,吃点桃子,也是很好的选择。
2、坚果
出伏后,吃点坚果,也有益健康。
花生,有“长寿果”之称,醒脾和胃、清咽止咳。
出伏后,多吃点花生,对于秋冬进补,调理脾胃,大有益处。
此外,核桃,也是不错的选择。
核桃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可保护心血管,出伏后吃点,十分有益。
核桃仁表面,有层褐色的皮,它的抗氧化物质,几乎都在这层薄皮里,吃的时候虽然有点涩,但最好不要去掉。
出伏后,饮三水
1、蒲谷丁根水
出伏后,天气干燥,易引起上火。
此时,用蒲谷丁根茶,泡水代茶饮,可清热去火。
蒲谷丁,俗称婆婆丁,随处可见,有着“天然下火草”之称。
此时,还被称为“天然抗生素”,消炎杀菌、清热解毒,效果尤佳。
用其泡水,清热下火,改善咽喉疼痛,可很好的预防改善上火的情况。
2、红苏子叶水
出伏后,昼夜温差大,容易导致感冒。
此时,用红苏子叶茶,泡水代茶饮,发汗散寒,可预防改善感冒。
红苏子叶,性味辛温,入肺、脾经,发汗解表、散寒、理气,驱逐邪气。
感冒风寒,发热恶寒,头痛鼻塞,兼见咳嗽或胸闷不舒,可用红苏子叶泡水。
此外,红苏子叶,还可解暑防暑,健脾开胃,祛湿解乏,出伏后,用其泡水,对身体健康,大有益处。
3、玉竹桔梗水
出伏后,气候越来越干燥,容易伤肺,出现咳嗽等。
此时,用玉竹桔梗泡水,润燥生津、止咳,大有益处。
玉竹,养阴生津,滋阴润燥,改善咽干舌燥,干咳少痰等。
桔梗,入肺经,宣肺、祛痰、利咽、排脓等,有益肺部健康。
出伏后,经常用二者搭配泡水,对健康大有益处。
出伏后,做四防
一防“燥”,饮食“润”一点
出伏后,气候日渐干燥,此时,一定要注意“防燥”。
秋燥伤人,容易出现口鼻干燥、干咳、皮肤干裂等情况。
此时,要重视饮食,吃得“润”一点,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
梨,肥嫩多汁,润肺生津,多吃点秋梨,用来煮水、蒸梨皆可。
此外,还可多吃银耳、百合、莲子、蜂蜜等,有助于滋润身体,对抗秋燥。
二防“寒”,“秋冻”有度
出伏后,很多人会“秋冻”养生。
此时,要注意,,这“秋冻”也是有“原则”的。
出伏后,昼夜温差变化较大,易***血管,诱发疾病。
这些部位是血管丰富的地方,秋凉的***,会促使血管急剧收缩,引发危险。
特别是老年人,早晚最好要加一件长袖“薄衣”,这样温差对于身体的***要小得多,心血管疾病风险也小很多。
此外,还要记得通风开窗,夜晚入睡时一定要盖上被子、毛毯被之类的被褥,抵御夜凉侵袭。
三防“乏”,早睡一小时
出伏后,人易感到疲乏,也就是所谓的“秋乏”。
此时,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若不调整起居,易出现“秋乏”。
要减缓“秋乏”,睡眠尤其要充足,要调整起居,保证充分睡眠,可比夏天早睡1小时。早睡,以顺应***的收藏,以养“收”气。再加上一份午睡,也有利于减少“秋乏”的出现。
四防“中风”,早发现
出伏后,由热转凉,节气更迭。
一天之中,气温跨度非常大,或能达到10多度。
一冷一热,血压波动大,容易诱发中风,一定要警惕。
中风,发病快,死亡率高,致残率高,一旦突发,非死即残。
所以,出伏后要警惕中风的发生,了解身体给出的“信号”,早发现,早送医。
识别中风的“前兆信号”。
「1」脸部不对称,嘴巴歪。
「2」看东西旋转、走路不稳。
「3」间断出现瘫痪或口不能言。
「4」单侧手臂无力,活动不灵活。
「5」昏睡,不能唤醒,或呼之不应。
「6」说话不清楚,或理解语言有问题。
「7」出现剧烈呕吐、抽搐、大小便失禁。
「8」阵发性的头痛和头晕,并越来越剧烈。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麻烦联系删除,谢谢!
走路养生基本知识?
选择合适的地点选择一个空气清新、环境宜人的地方走路,可以让你的心情更加愉悦,同时也能减少吸入有害物质;比如公园、河边或者绿化好的社区都是不错的选择;
2.
穿着舒适的鞋子一双合脚的鞋子对于走路来说非常重要;它不仅能保护你的脚,还能让你走起路来更加轻松;记住,鞋子要合脚,不要太紧也不要太松;
3.
走路的姿势走路姿势要正确,背部要保持挺直,肩膀放松,目视前方;这样不仅能减少对膝盖和脚踝的压力,还能让你看起来更加精神;
养生桩的基本要领和七大要素?
养生桩是一种传统的养生方式,其基本要领是在静态的状态下通过调整呼吸、姿势、心态等多方面的因素来达到调理身体、强身健体的目的。
其七大要素包括呼吸、姿势、专注、调整心态、保持舒适、循序渐进、坚持不懈。
呼吸是调整身体内部气血运行的重要因素,姿势则需要保持身体的平衡和舒适,专注和调整心态则有助于放松身体和舒缓压力,保持舒适则能够避免身体的疲劳和不适,循序渐进则能够防止因过度运动而导致的身体损伤,坚持不懈则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
养生桩是一种传统的中国健身功法,也被称为“站桩”、“静坐功”等。其基本要领包括:
1. 站立姿势:两脚并拢,身体放松,重心下沉,保持平衡。
2. 呼吸调节:通过调整呼吸方式,使呼吸平稳、自然、深长。
3. 意念调节:保持内心平静,集中注意力,排除杂念,达到放松身心的状态。
4. 持续时间:初学者可以从几分钟开始练习,逐渐增加时间,一般建议练习20分钟以上。
养生桩的七大要素为:
1. 呼吸调节:保持平稳、自然、深长的呼吸,有助于放松身心,提高练功效果。
2. 意念调节:保持内心平静,集中注意力,排除杂念,达到放松身心的状态。
3. 姿势调节:保持身体放松,重心下沉,保持平衡,有助于调整身体的气血运行。
4. 动静结合:通过适当的动作和呼吸配合,达到动静结合的状态,有助于调整身体的能量流动。
5. 循序渐进:从简单的动作开始练习,逐渐增加难度和时间,有助于提高练功效果。
6. 持之以恒:坚持练习,不断提高练功的时间和难度,才能取得长期的健康效果。
7. 动静合一:通过养生桩的练习,达到身体和内心的动静合一,从而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sdaojiao.com/post/1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