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拳重心转换-陈式太极拳重心转换的规律

xinfeng335 2025-05-23 2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1. 在练习陈式太极拳中,在重心转换吋如何保持立身中正?
  2. 陈氏太极拳震脚时重心如何转换?
  3. 陈式太极拳怎样移重心?

练习陈式太极拳中,在重心转换吋如何保持立身中正

在练习陈式太极拳中,在重心转换时如何保持立身中正?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陈式太极拳重心在哪里?陈式太极拳十八代洪均生先生对陈式太极拳的理论做了深入研究,在原陈式太极拳前辈理论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细化和深入,指出陈式太极拳的重心只有一个,并且经常保持在腹部(具体指出陈式太极拳的重心所在)。步法的任何变换,尽管步有虚实,重心总是保持在腹部,绝不是移至某一条腿上去的,这也是陈式太极拳特有的(任身法如何转换,重心是不变的。使重心,得随遇,守中立,莫挪移。)那么身法转换时重心怎么调节平衡呢?规律是身往右转,右裆放松,右膝上升;左裆必紧,左膝下沉。腹部的重心全在左右裆大筋的一松一紧,和两膝的一升一降来调节平衡。松紧的限度是心口的方向,不可过了这个限度,再加上全身的配合,重心就永远保持在身体的中心。更多陈式太极拳知识理论可以参考洪均生著《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里面有更多详细的论述,这些都是经过多年的实验验证的。欢迎大家加入探讨太极拳学习经验,共同提高!





这个保持中正也是一种能力陈氏架子很低,能力不足连站都站不稳,就更不要说保持立身中正了。四平八稳、立身中正靠的的是强有力的下肢,走架练习当中重心经常会左右转移,靠的是一直腿支撑体重,因此腿上不足则无法保持稳定上身也就无法中正了。所以要多练习步法,严格按照要求走架,时间长了力量慢慢够了自然走架如行云流水,重心转换自然灵动自如。

陈氏太极拳震脚时重心如何转换?

陈氏太极拳震脚时,重心转换是非常关键的,它能够使得拳脚动作更加流畅自然、力量更加凝聚。

陈式太极拳重心转换-陈式太极拳重心转换的规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震脚时,重心需要由前脚转移到后脚,同时身体也要向后倾斜,这样能够使得脚部的发力更加稳定,同时也能够增加腿部肌肉的力量。

在将重心转移到后脚时,需要注意保持身体的平衡,不要让身体倾斜过度。此外,还需要注意动作的协调性,将重心的转换与拳脚的发力动作相结合,才能使得陈氏太极拳的震脚动作更加精准有力。

陈式太极拳怎样移重心?

根据太极拳的技术特点,从技击的角度出发,太极拳的重心移动有其特定的要求.形式上:可以通过弓马等步型转换、水平开步移动或身体高低位置的变换来实现.原则上:在起始重心位置到重心移动的目标位置间,重心移动的线路应当是一条近乎直线的平稳轨迹.举例而言:如搂膝拗步,由一腿支撑的虚步到弓步形成,重心发生了空间位置的平移.按照我的老师的要求,虚步开步之时,出腿不应影响原来的重心位置,开步后,应通过裆胯的开合,使重心平移到新的位置,跟步.在这个过程中重心在空间位置上是略走下弧的一条直线(走下弧是因为地球引力以及人体结构的特性决定的,还应以水平移动为目的,而不是刻意模仿下弧).其实在这个过程中重心不仅仅需要移动,在特定时候,还需要保持,比如虚步开步时.这种保持是利用人体内部结构应力的变化,使得形体结构发生变化时(如开步出腿),重心仍能保持基本不变(表现为,躯干不会发生不自主地晃动).更高明的重心移动往往发生在外形动作和空间位置未有大的变化时,这才是内家拳的核心内容.如:搂膝拗步的定式,重心可以通过裆胯的内劲,在两支撑腿间形成的支撑面内移动.即:同一个拳架,通过内劲支撑,重心可以不同.个人体会,太极所谓人不知我我独之人的说法,很大程度上是基于这种重心调整的功夫.重心移动的理论比较复杂,难以简单表述,不知我这么说,看官能否意会?

陈式太极拳重心转换-陈式太极拳重心转换的规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陈式太极拳重心转换-陈式太极拳重心转换的规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sdaojiao.com/post/2194.html

相关文章

陈氏太极拳全套,陈氏太极拳全套教学

陈式太极拳应该学多少路?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多少式?是74式还是75式?陈氏太极拳1-4式步骤?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一天练几遍合适?陈...

太极拳 2025-05-23 阅读2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