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养生需要注意什么?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八个节气。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为秋季到冬季的过渡。
节气到了霜降,意味着天气开始寒冷,即将进入冬天。此时昼夜温差变得更大,一天之中只有中午太阳出来的时候,还有感受到一些热量,而早晚的天气都比较寒冷。
秋燥是整个秋天的特点,滋阴润肺是秋季防燥的主旋律,要防秋燥,饮食上记住八个字“少辛增酸,滋阴润肺”。
霜降节气饮食上,我们要平补,除了我们熟知的百合、银耳、梨、麦冬等滋阴润肺的食物外,我们需要适当多食温润之品,比如板栗、莲子、山药、无花果等等,以补脾胃、润肺肠、防秋燥。
除此之外,在生活起居上要早睡早起,早睡能养阴,早起呼吸新鲜空气,以利肺气,能使机体津液充足、精力充沛,这都是帮助我们防秋燥的办法。
霜降时节是秋冬气候的转折点,也是阳气由收到藏的过渡,刚才我们提到了,这个时候我们不再适合“秋冻”,而是要防秋寒。
因此人们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要注意脚部和胃部保暖,特别是老年人极易患上“老寒腿”等毛病,最好养成睡前用热水泡脚的习惯。
霜降节气什么意思?
霜降,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10月23日左右,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
这时黄河流域一般出现初霜,大部分地区多忙于播种三麦等作物。霜降时节,养生保健尤为重要,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见这个节气对人们的影响。
二十四节气霜降到了,什么是霜降?有哪些习俗?
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霜降,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霜降不表示“降霜”,而是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就齐齐哈尔市而言,霜降期间,冷空气活动比较频繁,遇有寒流侵入,则像冬天一样寒冷,所谓“霜降变了天”,就是这个道理。
霜降的六大习俗
1、霜降吃柿子
霜降来时,每个地方的习俗会有些不同,但是在我国的一些部分的城市中,在霜降来临的时候是需要食用一些柿子的,因为在当地人眼里面这样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时还能补筋骨,是非常不错的霜降食品。泉州老人对于霜降吃柿子的说法是: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有些地方对于这个习俗的解释是:霜降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
2、霜降登高
霜降时节有登高远眺的习俗。登高既可使肺的功能得到舒畅,同时登至高处极目远眺,心旷神怡,可舒缓心情。天高云淡,枫叶尽染,登高远眺,赏心悦目,但也要有所讲究。
登高的时间要避开气温较低的早晨和傍晚。登高时,要沉着,速度要慢,以防腰腿扭伤;下山不要走得太快,以免膝关节受伤或肌肉拉伤。登高过程中,应通过增减衣服来适应温度的变化;休息时,不要坐在潮湿的地上和风口处;出汗时可稍松衣扣,不要脱衣摘帽,以防伤风受寒。
3、霜降赏菊
古有“霜打菊花开”之说,所以登高山,赏菊花,也就成为了霜降这一节令的雅事。南朝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上有记载。“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因此菊被古人视为“候时之草”,成为生命力的象征。霜降时节正是秋菊盛开的时候,我国很多地方在这时要举行菊花会,赏菊饮酒,以示对菊花的崇敬和爱戴。
4、霜降到了拔萝卜
在山东地区,有句农谚“处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萝卜”,所以山东人霜降喜食萝卜。农谚有“霜降萝卜”一说,是指霜降以后早晚温差大,露地萝卜不及时收获将出现冻皮等情况,影响萝卜品质和收成。
白萝卜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价格便宜的植物性食物,民间自古就流传着“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处方”之谚语,现代也有人称萝卜为“土人参”。白萝卜还有增进食欲、帮助消化、止咳化痰、除燥生津的作用,此外白萝卜还有抗病毒、抗癌的作用。
这段时间的饮食尽量吃些生的白萝卜块。白萝卜皮白而不透者肉味偏辣,只能熟吃;皮色透明,肉不辣而甜者,可以生吃。生吃白萝卜一是下气,解腹胀之围;二是白萝卜入肺,肺应秋季,白萝卜可以加强肺的“肃降”功能,既止咳,又促大肠运动,“肺与大肠相表里”。
5、鸭子好吃霜降补
闽南台湾的民间在霜降的这一天,要进食补品,也就是我们北方常说的“贴秋膘”。在闽南有一句谚语,叫做“一年补通通,不如补霜降”。从这句句小小的谚语就充分的表达出闽台民间对霜降这一节气的重视。因此,每到霜降时节,闽台地区的鸭子就会卖的非常火爆,有时还会出现脱销、供不应求的情况。乐得卖鸭子的老板们嘴都合不拢了,看来他们也必定会过一个开开心心的霜降节气了。
6、霜降吃牛肉
不少地方都有霜降吃牛肉的习俗。例如广西玉林,这里的居民习惯在霜降这天,早餐吃牛河炒粉,午餐或晚餐吃牛肉炒萝卜,或是牛腩煲之类的来补充能量,祈求在冬天里身体暖和强健。除牛肉外,羊肉与兔肉也与霜降相宜。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标志着秋天到冬天的过度。每年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霜降节气。“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是霜降的主要特征。
霜是大气中的水汽在地面和物体上凝华而产生的白色晶体。有霜表示地面最低温度已在0度以下,作物就可能遭受冻害。秋季第一次出现的霜叫初霜,这是一年霜期的开始。我国地域广阔而地形复杂,各地初霜日期差异很大。
总的来说就是北方早,南方晚,西部早,东部晚。东北平原在9月下旬出现初霜,个别年份在9月上旬或者8月下旬出现。华北平原10月见初霜;黄河流域在霜降节前后出现初霜。南岭以南很少有霜。我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和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南部,年平均霜日达245.6天。
“霜降”是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的节令,反映的是天气渐渐变冷的气候特征。此时的气温起伏变化愈发明显,冷空气逐渐一统天下。北方大地上的树叶已经枯黄落地。南方大地却是田畴青绿,芙蓉盛开,艳丽多彩。
霜降这天的民间习俗主要有:扫墓祭祖,吃红柿子,进食补品,饮酒赏菊等等。
1.扫墓祭祖
扫墓祭祖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一种传统,自古就有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礼俗观念,霜降这天,扫墓祭祖的习俗,正是后辈子孙以示孝敬,不忘根本的体现。
2.吃红柿子
柿子营养丰富,被誉为“果中圣品”。俗话说: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
3.进食补品
这个习俗流行于闽南和台湾省。俗话说,“补冬不如补霜降”。
4.饮酒赏菊
霜降时节在农历的九月,而农历九月又俗称菊月,所以,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者“菊花霜”,每年此时我国很多地方要举行菊花会,赏菊饮酒,以示对菊花的崇敬和爱戴。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sdaojiao.com/post/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