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功和气功有什么区别?
静功就是一种气功。 所谓静功,是以站、坐、卧等外表上静的姿势配合意念活动和各种高速呼吸的方法的一类功夫。(其中意念活动包括如何修德练性,或如何意守,如何导气等等)。特点是外静内动,静中有动。如站桩功、内养功、坐禅等。 静功:养生术语。肢体不运动的功法。相对于动功而言。为气功及武术的常用***。《保生秘要》:“所以《素问》首卷论曰:恬淡无为,敛神内守。盖以静功调养真气。” 气功是一种中国传统的保健、养生、祛病的方法。以呼吸的调整、身体活动的调整和意识的调整(调息,调形,调心)为手段,以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健身延年、开发潜能为目的的一种身心锻炼方法。主要讲究调整自然之气和先天之气和谐的关系,中国气功中先天之气是禀赋于父母、循环在人体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中的元真气。
我国的***类型是如何形成发展的?
武术技击与气功养生结合而形成的一种特殊气功。武术气功强调把神气集中到形上,加强形的功能;主张动静双修,内外兼顾。
武术气功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武当派、少林派、峨嵋派、昆仑派、南宫派等大的门派,包括轻功、硬气功以及点穴等内容。
现在流行的武术气功有以技击为主和以养生为主之别:以技击为主的有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拳等;
以养生为主的有少林***易筋经的神勇余力、峨嵋庄法等。在历史上,武术气功的发展对否定宗教起过重要作用。
气功增力***?
拳经云:“气在先行,力在后随。”
练本功初级功旨在练气, 习高级功则重在增力,操练由导引、吐纳、药物相结合的高级功200天后,习功者大都自觉精力充沛,甚至常感需试一番身手为快。
顿脚.似有入地之力;竖掌,象有击倒高塔之功。办事自信心强,工作效率高,感到全身有使不完的劲。
第一步固本培元
面南背北,马步式或自然站立式,两手平抬至前胸,手心向下,指尖相对,舌尖轻甜上胯,意守丹田片刻,再深长呼吸,吸气时意想外界清灵、刚劲之气灌注入中丹田(前胸),呼气时将中丹田之气送入下丹田,反复练习。这一步主要是练丹田之真气,待丹田有热感,即可进行下面的一步。
第二步强化内气
做“铁牛耕地”式,两手撑地,身体与地平行,吸气时意想外界一股强大的清灵之气吸入胸腔,同时臀部拱起,整个身体呈弓形;呼气时,面、领、胸依次贴地(但不要擦着地)而行,同时将这股刚劲之气用意识和腹肌推入下丹田,一吸一呼为一度。几天后,每呼一口气即可感到丹田一阵火热,有时热气向上肢内侧,直向手掌发射。
第三步封口催劲
找一副杠铃或其它适宜的重物,重量适合本人,扎好腰带。先自然站立,脚尖内扣,意守丹田,待热气出现,然后抓起杠铃上提,同时吸气,脚趾抓地;当杠铃提至胸部时,略微停顿一下,然后慢慢放下杠铃,同时缓缓呼气,脚趾放松,一吸一呼为一度,每天几十度。几天过后,可感到呼气时丹田火热之气向四肢发射,浑身好象有使不完的劲,此属正常反应。若面红、耳鸣、眼充血,则要减轻重量。这些反应严重者需要改练第一步,待症状消失后继续练习这第三步。
第四步固气得劲
这一步是以气化力的关键,过去视为不传之秘。自然站立,脚趾抓地,意想身体被一团刚劲之气包裹着,此刚劲之气与自己内气浑然成一整体,姑且称这气为浑然气.每吸一口气,想像浑然气向身体内收、紧缩一步,密度、硬度加大,同时脚趾抓地更紧一步。当感觉这浑然气紧缩到最外层离身体只有半寸时,浑然气的密度、硬度异常大,可是感到身体好象被一层钢板所裹,坚硬无比。
此时,可感到浑身发热,身体皮肤微微颤动。由此可进行拍打练习。找一根木棒,拍打前,深吸一口气,拍打时,想象这层钢壳向外一挡,抵消木棒的力量,同时用鼻向外喷气。喷气,以及用意识向外推钢壳时,可感到皮肤震动的频率更大,这是良好的反应。一段时间,全身可不畏打击,此时大功告成。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sdaojiao.com/post/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