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清泉杨氏太极85式口诀?
抱月摘星,海底捞针,金鸡独立,白鹤亮翅,独立空明,懒扎衣裳,斜飞飞锤,直拦肘锤,倒卷肱锤,云手,单鞭,提手上马,进步搬拦捶,穿裆腿,闪通臂,拦回马,懒扎衣。
如此长的口诀需要多次练习才能熟练掌握,为了更好的体验太极拳的乐趣,建议找一位专业的老师指导。
一。起势
二。揽雀尾
三。单鞭
四。提手上势
五。白鹤亮翅
六。左搂膝拗步
七。手挥琵琶
八。左右搂膝拗步
九。手挥琵琶
十。左搂膝拗步
十一。进步搬拦捶
十二。如封似闭
十三。十字手
杨式八五式太极拳学习谁的最好?
看了大家的评论,觉得很有意思。就说一个人吧,因为他详细地公开了杨氏(不是杨式啊)第三代八十五式太极拳的修炼方法,而且比较全面的视频(教学),打破了很多人的饭碗,使得所谓的主流派对他咬牙切齿,他在主流杨氏太极圈中地位也就不高了。但是,他是我见过的最优秀老师之一,有着太极拳诊所的美誉:凡是练不好太极的,到了他那里,都会满意而归爱。他之所以敢公开第三代太极拳门槛里的东西,是因为他练的是第二代杨家的名堂。师父姓李,名占英。
这问题比较难哪!不能简单的说哪家好哪家差吧!我是练了几年杨式后转练传统陈式太极拳的。练杨式拳的时候套路很多,竞赛套路就有好几套,许多初练太极拳的拳友们多是从简化24开始的吧,而我却是从传统24式开始的。也不知我那老师是从哪里学的套路,和竞赛套路区别很大,那时不太了解什么传统的竞赛的,只觉得练起来舒服就成。后来跟第二个老师练竞赛套路的时候全给改了。练了几年竞赛套路,打拳时旁人觉得好看,可说句实话,自己很累,练完后第二天胳膊腿哪哪都酸痛,和练传统套路的一搭手,整个人轻飘飘的,一点根都没有,别谈什么整劲了。练太极拳好几年,身体不仅没好多少,还把颈椎病整发了。当然,我也不是说竞赛套路不好,可能是我练不得法,或者自身不适应罢了,全世界几亿人都在练呢,我不希望被大家误解!带着困惑我到处查资料,买书看,看各种太极***,有好几个月时间,我在各种太极流派中探求,其中就自学过李德印的85式,看过傅清泉的教学***,还有李占英,赵幼斌,陈思坦吴阿敏解守德…等等都还不错,看得多了,明白了自己学拳的误区了,愿来以为练武要吃苦,可有个名师讲过一句话,要练武,别吃苦,练武要练功,练功先放松。其实竞赛套路也是传统套路的创新,竞赛套路以比赛拿奖为目的,由形架入手,追求动作统一,着重观赏性,而许多技击特点都被淡化,太着重外形的标准了。而传统太极三分练七分养,在理论上更全面的养练结合,着重精气神的内在修练。我想说的是,无论什么套路,练习者要找个明拳理的师傅,理明功才进,练了才不白练;无论练哪家的套路,养生的才好,练完后全身舒服,气血通畅,达到精力旺盛的才是好拳法。不太扯远了,回到题目上来,杨式85式是传统套路,其拳架风格舒展大方,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动作和顺轻灵沉着。其功法要求柔和缓慢,虚实分明,圆活连贯,速度均匀,上下相随,精神贯注,呼吸自然。无论你学哪家的,***也好,拳谱也罢,只讲形不讲***的不是好老师。我们练拳的目的是希望身体健康吧,每天跳来跳去这么累还落下许多毛病,我想不是大家练拳的初衷吧?!一家之言,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望拳友们指正!
本人八一年开始学习太极拳,那时的我30岁,老师是14岁开始学习传统杨拳,教我们时老师63岁。当时国家体委推出简化太极拳48式,那时无任何资料可参考,老师说他是按传统练法教48式,而且是实脚转换。后来,我发现我们的48式和任何人的练法都不同,不能溶入大家一起练,于是坚持按老师教的去练。再后来有了光碟,再后来有了网络***,才有机会去做更多的了解。凡是能看到的,无论哪个老师,哪个门派的太极拳我都愿意去了解,不是看套路而是看练法之异同,再自己去实证。了解得多了我感到自己的练法与杨氏太极拳85很接近,故改为杨85,近期我发现了杨振基的杨登甫式太极拳***,自己试练后对杨拳有更深的体悟,一直坚持着练下去。几十年来就只练一套杨氏太极拳,体悟和收获颇多,可以说练出了自己的特点。几十年坚持自己练,从不参加任何集体赛事,不考什么段位…,不反对人家参与,我觉得练太极拳的本来目的就是修练自己,与那些花里呼哨的形式没有半点关系。
最后要说跟谁学最好?跟自己有缘法的老师学习最好,不一定是名家,但一定要是明师。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sdaojiao.com/post/1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