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十三指教学?
太极十三式是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拳术,属于中国第一代内家拳,为三丰祖师所创,十三势是由起势、抱球势、单推势、探势、托势、扑势、担势、分势、云势、化势、双推势、下势、收势等攻防意识较强的十三组动作组成,其中内含吐纳导引、***补混元桩等三种道家内修养身功法,然十三势动作亦是根据锻炼人体八脉的需要所编,而八脉又内连五脏,整个套路内含五脏八脉,外有五步八法,兼之功防十三组合,容合道家养身丹术,故谓“太极十三势”。
其动作要领是:虚灵顶颈,含胸拨背,沉肩坠肘,舌顶上腭。练习时要求形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神合,***之中,神形具妙,动作之中,绵绵不断,如行云流,松沉自然;动静之中如绵里藏针,刚中带柔,柔中有刚,刚柔相含,含而不露;呼吸之中,开合自如,升降自然,深细长匀,息息归根。太极十三势内含丰富,意义深远,自古为武当镇山之宝,秘传之法。被誉为武术之瑰宝,太极之精华。
太极十三式口诀心法?
十三势白话歌
提顶吊裆心中悬,松肩沉肘气丹田。裹裆拔背落自然。
初势左右懒扎衣,双手推出拉单鞭。提手上势望空看,
搂膝拗步重下势,手挥琵琶又一番。上步先打迎面掌,
搬揽捶儿打胸前。如封似闭往前按,抽身抱虎去推山。
回身拉成单鞭势,肘底看捶打腰间。倒撵猴儿重四势,
白鹤亮翅到云端。搂膝拗步须下势,收身琵琶在胸前。
按势翻身三通背,扭颈回头拉单鞭。云手三下高探马,
野马分鬃往前进,懒扎衣式果然鲜。回身又把单鞭拉,
玉女穿梭四角全。更拉单鞭真巧妙,云手下势探清泉。
更鸡独立分左右,倒撵猴儿又一番。白鹤亮翅把身长,
搂膝前手在下边。按势青龙重出水,转身复又拉单鞭。
云手高探对心掌,十字摆莲往后翻。指裆捶儿往下打,
懒扎衣式紧相连。再拉单鞭重下势,上步就排七星拳。
收身退步拉跨虎,转脚去打双摆莲。海底捞月须下势,
弯弓射虎项朝前。怀抱双捶谁敢进,走遍天下无人拦。
歌兮歌兮六十句,不遇知己莫轻传。
太极拳13招基本手法?
太极拳13招是太极拳入门的基本手法。
1.这13招被认为是太极拳拳法的精华,包括搂、托、按、靠、挤、肘、撑、掌、拦、扭、捶、领、顶等动作,是太极拳技术的基础。
2.这些基本手法有助于练习者掌握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和身体稳定性,也有助于提高太极拳的练习效果和功效。
3.此外,这些基本手法也为太极拳入门者提供了一个系统的学习框架,在学习太极拳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加强基础技能。
太极十三桩训练方法?
太极十三桩是太极拳的基础训练方法,包括站桩、起势、开合、推手等动作。通过练习太极十三桩,可以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平衡能力和协调性,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此外,太极十三桩还有助于调整呼吸、提升内力和培养专注力。练习者需要按照正确的姿势和动作进行训练,注重身体的放松和意念的集中,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太极十三桩是一种常见的太极拳训练方法。
这种训练方法包括了十三个动作,用来锻炼身体的柔韧性、平衡感和力量。
通过这些动作的练习,可以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
同时,太极十三桩也有助于调节呼吸、提升身体的能量和内力。
总的来说,是一套综合性的练习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提升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还可以获得内心的平静和放松。
为什么总说太极有十三势?
我是练杨式的。当时我在盘架子和修拳时,师父反复讲十三总式,并不断学习揣摩。在恩师去世前才告诉我。太极拳的核心,就在这八法五步十三总式中。不过这只是本人练功之感悟不见得对。l
十三势即:起势、抱球势、单推势、探势、托势、扑势、担势、分势、云势、化势、双推势、下势、收势。这既可以理解为十三组动作,也可以理解为十三种拳功要领,各流派的着重点并不相同。
不过,“太极有十三势”这个说法其实并不准确。
严格来说,十三势只是太极拳的雏形,还不能算作真正的太极拳。
但是,就因为这十三势实在是太基础了,与各家太极拳都有点类似甚至相通的地方。
许多家的太极拳都是自创的。既然都是照猫画虎,谁画的虎,里头肯定都得有猫的影子。
十三势是武当太极研究出来的。不过,张三丰所创的“十三式”并不是太极拳而是长拳。
十三势很基础,但并不是各家太极都有,或者说,有些流派的太极,有这个名称,但动作要领都不一样。
真正与十三势有密切关联的太极拳种,一是赵堡太极,它的祖师爷王宗岳源出武当;再一是黄氏太极也就是南太极,也是武当一脉。
其他流派的,陈氏、孙氏、李氏,以及陈氏衍生出的杨氏、武氏,乃至由杨氏衍生出的吴氏、后黄氏、张氏、董氏、赵氏、刘氏,它们与武当太极基本无关,它们的太极拳,或与十三势相像,或名称相同但本质不同,以这些流派的太极来讲,就不能以偏概全说“太极有十三势”。
为什么呢?
因为五步八法动作组合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自己的功架服务。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光是盘架子那不灵,拳架靠功养。
养十三势的功,要以武当悟性功为基础,其他流派哪来的“一三三一颠倒颠,三三重叠上九天”?他们拿什么养架子啊?人家有自己的功,也因此,人家的势,要随着自己的功架进行调整,才能达到契合发挥作用。
所以,或动作组合,或***要领,很多流派虽然也说“十三势”,仅仅是大家叫顺口了,习惯了,其实每一家所言的“十三势”都是自行定义,与别家流派是泾渭分明的。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sdaojiao.com/post/1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