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太极拳和陈氏太极拳有什么区别?
杨式太极拳除在套路的风格上与陈式太极拳有较大的区别外,在其他要领方面也有一些区别。
陈式太极拳大架的手形要求为凹形,中指领劲;陈式太极拳小架的手形要求为瓦棱形,食指领劲;杨式太极拳的手形要求为凹形,中指领劲。
再步法方面,陈式太极拳要求落地生根;而杨式太极拳要求前脚为四正,后脚为四隅。当后脚向前上步时,前脚必须先变成四隅脚,迈步为“川”字步。
裆的要领方面也有较大的区别,陈式太极拳大架要求翻裆和圆裆;陈式太极拳小架要求翻裆和合裆;杨式太极拳要求吊裆和圆裆。
陈氏太极和杨式太极,哪种好练,哪种习练的人多?
练哪种太极无所谓,看你方便和喜欢,只要是练太极必须悟透其运气规律,外形只是借势,大同小异,内功修炼根据自己条件,悟性和就近师父水平而学,贵在坚持。再者练太极主要为了健身养性,打架不是主要目的,如果只想靠拳脚战胜别人最好去学散打,学太极不能培养暴戾之气,否则反之有害,越练身体越差而不得长寿,所有的内家拳都一样,不是为了攻击,而是练出护身罡气,顺应自然大道,柔而不争,其真功在悟。
两种太极都好,想练好都不容易!对于体质好、年龄不大的人,可以直接练陈式太极拳,因为它快慢相间,有柔有刚有暴发力,观感好。对年龄大一些和体质弱一些的人,建议先练杨氏太极拳,等有了扎实的基本功,再练陈式太极拳也可以。不过能把杨氏太极拳练得神形兼备,内劲布满全身,也是业余太极拳爱好者的终极身追求。
我亇人的看法:对于初学者而言陈氏太极拳难度大,不易学习。杨式太极拳相对好学一点点。目前从老年健身者,习练杨式太极拳的多些。当然,随着陈式26式太极拳,28式太极拳的普及,现在练习陈式太极拳的人也渐渐的多了。
杨式也好陈式也罢,没一个好练!
如果练太极操,杨式较易,陈式较难!现在的广场坝坝上练的95%都是操!一个队难见几个象打太极拳的!
太极拳如果那么容易,可能全民都是武林高手了!
杨氏太极拳要比陈氏太极拳好练,所以杨氏太极拳比陈氏太极拳习练的人多。杨氏太极拳,不管那个架子,就那么几个动作,之不过动作出现的顺序不同而已 ,然而要练好杨氏太极拳是不容易的事,大多数人打的只是太极操,打了几十年的太极拳不知道练什么?不会松沉,不知道松腰坐胯转腰,不知道虚灵顶劲,节节贯穿、、、所以就无气感,好多人没有打几天就已经把膝盖伤了,太极服买了好多,因膝盖受伤不再去练了。陈氏太极拳为什么打的人少,是因为陈氏太极拳难,陈氏太极拳除和杨氏太极拳同样的要求外,拳架里面有旋风腿、二起腿,翻花舞袖,海底翻花,跳跃、发力等等动作没有基本功夫的人是不去练习的。
杨氏太极拳和陈氏太极拳有什么区别?
每个架势的太极拳从本质上讲都是一样的,追求的目的也是一样的,应该是没有差别的!大家讲的差别只是形态上差异而已!就像手表一样,不管外形如何变化,都是用时分秒记录时间的。
在外形的差别上,陈式太极拳注重螺旋缠绕,胸腰折叠,以缠丝劲为主。套路中含有发力,蹿蹦跳跃等较快的动作。在技击特点上注重拿法,有很多擒拿技巧。而杨式太极拳讲究一柔到底,动作舒展大方,老少皆宜,动作含蓄,以意为主,不行于外,讲白了就是里面在干啥,外面一点不表现出来,缠丝很小,很多人也讲是圈很小。在技击特点上很少讲究拿,是以发为主,相对来说练习杨式比陈氏的架子容易上功夫,前提是要练对!
太极拳训练主要是练意,用意不用力,通过不同的外形表现出在外的形态,每一种架势的太极拳都一样可以达到目的,每一种太极拳都是当年一等一的武术***创立的,只有形态的差别,没有优劣之分,所谓拳无好坏人有高低!
杨太算比较正道的太极拳。看过一些杨太练习者视频,还是有些太极味道的,当然具体看老师怎么传。
陈太现在比较尴尬了。后世宣传得好,又带了个杨学于陈的史实,陈太练习者很多,但基本都是太极不象太极,炮锤不象跑锤。
网传陈小旺发力的***,确实劲力足,当之无愧的“炮锤”,还是有功夫的。反之看很多其他陈太的“发劲”,实在不足一提,不仅没太极之意,炮锤也没有。非太极非炮锤非长拳非体操。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sdaojiao.com/post/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