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十三势教学?
第一势:金刚捣锥,第二势:懒擦衣,第三势:六封四闭 第四势:单鞭,第五势:云手 第六势:野马分鬃 第七势:金鸡独立 第八势:朝天蹬 ,第九势:倒卷肱 , 第十势:白鹅亮翅,第十一势:搂膝拗步 ,第十二势:初收第十三势:金刚捣锥。
关于太极拳发源……唐村的“十三势软手”是太极拳吗?
哈哈哈哈,没见过十三势软手,也不会太极拳,在下以为,一门师兄弟,所学所悟各有差异,所传所研各有不同,发展自然不同,拳势有差别很正常,关键是太极精华于拳中的应用才是要点。
十三势软手和太极拳不是一个祖师爷,太极拳继承了无极拳、通背拳、十三势软手的招法,运用了十三势软手的功法、理法从新编排了套路,形成了太极拳,太极拳在各家的传承中不断演变,最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太极拳套路。两者套路虽然有所区别,但本质一样的,都讲十三势,到清代中期,在唐村李氏流传的拳谱中,就有太极者一名长拳,一名十三势的记载。
古传太极无极桩与十三势定势?
古传太极无极桩和十三势定势都是太极拳的基本练习方法。
太极无极桩,是太极拳入门阶段的基本功练习。练习者以站立的姿势,身体放松,双脚并拢,双手放在体前,然后将注意力集中在丹田(腹部下方)处。通过调整呼吸和意念,达到舒缓身心,集中注意力的作用。
十三势定势,是太极拳中重要的基本功练习。它是由十三个基本动作组成的,包括抱、推、拿、捶、踢、撇、剪、靠、肘、顶、屈、挤、按等。通过练习十三势定势,可以锻炼身体的柔软度、协调性和力量,加强肌肉的柔韧性和肌肉群的协调性。
太极无极桩和十三势定势是太极拳的基础训练方法,通过长期的练习可以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平衡性和协调性,增强肌肉的力量和耐力,改善身体的健康状况,并且培养身心的平静和内在力量。
太极十三式口诀心法?
十三势白话歌
提顶吊裆心中悬,松肩沉肘气丹田。裹裆拔背落自然。
初势左右懒扎衣,双手推出拉单鞭。提手上势望空看,
搂膝拗步重下势,手挥琵琶又一番。上步先打迎面掌,
搬揽捶儿打胸前。如封似闭往前按,抽身抱虎去推山。
回身拉成单鞭势,肘底看捶打腰间。倒撵猴儿重四势,
白鹤亮翅到云端。搂膝拗步须下势,收身琵琶在胸前。
按势翻身三通背,扭颈回头拉单鞭。云手三下高探马,
如封四闭手向前,抱虎推山重下势,回头再拉斜单鞭,
野马分鬃往前进,懒扎衣式果然鲜。回身又把单鞭拉,
玉女穿梭四角全。更拉单鞭真巧妙,云手下势探清泉。
更鸡独立分左右,倒撵猴儿又一番。白鹤亮翅把身长,
搂膝前手在下边。按势青龙重出水,转身复又拉单鞭。
云手高探对心掌,十字摆莲往后翻。指裆捶儿往下打,
懒扎衣式紧相连。再拉单鞭重下势,上步就排七星拳。
收身退步拉跨虎,转脚去打双摆莲。海底捞月须下势,
弯弓射虎项朝前。怀抱双捶谁敢进,走遍天下无人拦。
歌兮歌兮六十句,不遇知己莫轻传。
张三丰太极十三势梁超群打的为什么和钟云龙练的不一样?
梁超群演练的是72路原式太极拳,由赵鑫洲传万籁声再传梁超群的,不是太极十三势。
武当武术传承,有道内和道外分别,但都是武师或者道人修炼,虽难亦终能练成,梁钟二者演练套路,虽表面看不大一致,但如果熟悉二者的话,就会觉得其实非常接近,都潇洒飘逸,有蛇猫之灵巧,行云流水之顺畅,非常原汁原味,比之陈杨太极对原始套路的删改节减(类似广播操),自不可同日而语。梁超群演练的是72路原式太极拳,由赵鑫洲传万籁声再传梁超群的,不是太极十三势。武当武术传承,有道内和道外分别,但都是武师或者道人修炼,虽难亦终能练成,梁钟二者演练套路,虽表面看不大一致,但如果熟悉二者的话,就会觉得其实非常接近,都潇洒飘逸,有蛇猫之灵巧,行云流水之顺畅,非常原汁原味,比之陈杨太极对原始套路的删改节减(类似广播操),自不可同日而语。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sdaojiao.com/post/1816.html